加班的周日,回家路上刷到张悬————现在应该叫安溥,但私心还是想叫张悬————在上海春浪音乐节的现场视频,唱了许多旧歌,也唱了今年的金曲奖作品《最好的时光》。现场有听众在下面对张悬喊妈,引来一阵笑声,真丢人,但我也好想在下面喊妈。
很难说清我对张悬的喜欢,我是听着她的歌长大的,小时候有台索尼mp3,要听的歌会在酷我里下载下来听,音质并不算好,但从她简单的吉他背后可以听出热烈的千军万马。认识张悬已经是她的倒数第二张专辑《城市》了,那时刚上初中, 播放专辑第一首时耳朵就被抓住了,是《关于我爱你》,可能是听到她的第一首歌的原因,个人认为这首歌很好地代表了张悬歌里的哲学,像“超脱和追求时常是混在一起”、“去挥霍和珍惜是同一件事情”这些有些文字游戏又有些许哲学味道的歌词,对当时的我来说是未曾体会到或是未能很好表达出来的人生价值观。“我拥有的都是侥幸,失去的都是人生”,侥幸听起来有些心虚,失去听起来有些悲伤,但她把它唱出了洒脱的味道,歌词中的爱与洒脱我当时必然是没有听懂的,但奇妙的是,就像读书时背过的古诗词是僵硬的文字,随着时间推移岁月打磨这些字句就变成了鲜活的回忆,这些歌词也一样,随着年龄增加对这首歌有着越来越多的体会,就像当时最爱其中的一句歌词”在必须感觉我们终将一无所有前,至少你可以说,我懂,活着的最寂寞。” 但当时的喜欢像少年独上西楼的装x感,但这些歌词在后来的无数日日夜夜总是萦绕在我的脑海里,跟随我的经历,跟随我的时间,在现在便有了更具象的理解。
六月毕业前去了趟杭州见高中球队的朋友,下单买完机票突然收到几年未联系的初中同学的消息,是那时候暗恋过的女生,感觉过于巧合,于是离开杭州前一起吃了个饭,上次见面似乎还是四五年前…吃完饭我们在钱塘江边散了会步。走在江边恍惚想起高二时鼓起勇气约她看电影,回去的路上走过一条长长的马路,我紧张地不知道说什么,她问我你为什么一直不说话,我更尴尬了,也许那天的我对她来说,浴室洗发水背后贴着的说明书都比我有趣不少,仔细一想也十年过去了,原来当年努力想要挣脱的独自感动和自我内耗的状态,走得这么悄无声息,想到这些,我感觉有些悲伤,不知道悲伤的是时间走得太快,还是悲伤于我现在如此平静地和她走在江边,往日那个自己已经不复存在,回忆中看自己也不自觉变成第三人称,如此陌生。蛹羽化成蝶时会回头看自己脱下的壳吗?也许会吧,况且我也没有化为蝶这么壮丽的片刻。夜色有些晚准备回去时,我脑子突然冒出一句话,为什么夏天还没开始,我已经感觉结束了。当然我并没有说出口,我清楚我们早已没有这样的氛围。
我知道我有些矫情了,在那些之后我尽量不让自己陷入拧巴和自我纠缠中,尽量以更洒脱,轻松的状态和人相处,但可能是在那几天连续见了初中到大学的几个朋友,回忆起许多事情,所以脑子自作主张让自己放纵一下情绪吧。和球队朋友回忆当年一起踢球比赛的时光,一起在晚修时间溜去压操场,在宿舍通宵聊天打牌,许许多多,可很多朋友已经四散无寻,能够联系上已经能成为“侥幸”。收拾行李时,翻到了好多信件,一张一张提醒着自己,自己何德何能,可以得到他们这么真挚的字句,但我想我当时也同样付出了这些真挚的吧,否则如何交换这样贵重的感情,可如果真的足够真挚,他们为何都已经不再联系,还是有些事情本就不是努力能做到,只是命运如此,生活如此。
“你眷恋的,都已离去。” 和弦轻轻扫着响起第一句歌词,颇有盖茨比望着海湾对面灯塔的孤独感。为赋新词强说愁并不可笑,岁月会为他们赋予意义。从2006的第一张专辑《My Life Will …》到最后一张《神的游戏》, 张悬陪伴了我整个大半人生, 在一个个孤独,失落的时刻,她的声音包围着我,安慰着我。专辑一张张走向成熟,我也在慢慢成长,而今年她发行了《9522》,初次听时,和作为安溥发的第一张《炼云》的感觉完全不同,反而更像她作为张悬的第一张专辑,吉他还弹得有些生涩,歌词乐句写得像习作的既视感,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歌都是她十几岁时写的歌。离婚后的第一次演出唱《最好的时光》时情绪看起来有些复杂,但我想,她十四岁时写的“成长后来是礼物还是美丽的包装”一定有安慰到多年后的自己吧。
她的歌里打动我的东西太多,有《模样》里的青涩,有《南国的孩子》的关怀,有《玫瑰色的你》的争取,有《毕竟》的叛逆,有《日子》的缱绻……但最多的还是关于成长与释怀,我想那也是我一辈子的课题。如同张悬的谢幕之词:“诗人放过夜里的笔,眼睛放下相机,一杯热茶留在客厅,放走蒸汽。我们除了和彼此相伴活在当下,不肯再做别的事情。吾爱,人心不需印证,如同世界上唯一的,我们,像是想家的根不用泥土,它自己生长,活着,我深爱你,这就是我的生命。”